时间: 2024-03-13 09:13:58 | 作者; 小九直播下载电脑版
针对这个专业的报考,张雪峰老师的报考指导言论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此外,北大的饶毅教授也在个人的公众号发表了《大学是否选生物:适合普普通通的家庭、智力一般的学生》一文,畅谈了自己对于生物学专业的想法。
作为20多年前入坑的生物专业技术人员,笔者也自然也要来说两句。长话短说,先说结论,那就是跟着时间的推移,生物专业的“坑值”正回归均值,渐渐变得不那么突出的坑了。
现在你问其它专业的从业者他们的专业怎么样,得到的也往往是各种劝退,听上去好像其它的专业也不怎么样。比如之前大热的建筑、金融专业,甚至是计算机。这背后有大环境的原因,比如说美联储搞了10年QE,还有我国当年的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都创造了天量的流动性。这些资金很多都流入了互联网和房地产,催生不少创富神话。但这毕竟不是常态,随着一个经济周期的结束自然难以为继。
第二是就业面很窄,只能做科研相关的工作,要么是自己做科研,要么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服务;
针对这第一点,现在其实生物专业也不再是很突出了。职场这么卷,学其它专业的学生也一样都在考研,无一幸免,所以就没什么可抱怨的。
而对于就业面的问题,只能说生物学更主要是一个基础学科,而不是应用技术。所以其它专业的人可以抢生物的饭碗,比如学计算机、电子工程的可以跨行,把生物领域作为这些技术的应用领域,但学生物的人却很难反过来跨到他们的领域(转码的不算)。
更要命的是刚才说的第三点,那本质上是因为生物行业是一个比较“慢”的行业。做互联网能够最终靠不断试错,快速迭代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很快产生收益,不论有没有实现盈利。这样就容易受到资本的追捧,因为能方便于退出。
反观生物医药,甚至是生物农业,就不能把患者或者消费者做小白鼠,去快速试错。于是生物医药方面的研发都要经过漫长而严谨的过程,在10多年的周期里,一个项目有很大的可能性在最后阶段夭折。
这样长期的投入不但劝退了很多企业,也劝退了资本,因为风险大周期长,把同样的资金放在其它领域可能早就收回前期投资并且带来丰厚回报了。这个特点也导致长期以来国内药企并不重视做原研药,那自然也不需要那么多研发人员,提供不了高薪。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哪个行业能像之前10年的互联网那样高歌猛进?所以对于选择生物专业的人,预期管理是很重要的。
一个学科、一个行业,及其从业者能够享受到的红利无非来自两个方面,即新兴技术的出现和全球化的推进。之前的改革红利实际上也是一种全球化红利,把中国很好地整合到国际经济体系里。而互联网行业则自然是新技术的红利。
那么对于生物行业来说,未来能够吃到这两个红利吗?还真可以。首先说新技术,比如AI和材料科学的进展,给生物行业带来的冲击和变革。
在药物研发领域,人工智能技术能协助科研人员更加深入地了解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关系。同时,通过基于复杂模型的小分子筛选,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加速发现有治疗潜力的新药物,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此外,人工智能还能够最终靠模拟实验,加速药物的研发和筛选过程,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
这对生物制药企业来说特别的重要。长期以来,创新药的研发基本是被西方大药企垄断的。因为他们资本雄厚。如果把失败的试验也计算在内的话,将一款新药推向市场的研发投资中位数为9.853亿美元,而平均投资额为13.359亿美元。这种投入足以劝退多数国内药企。
更厉害的是西方药企有遍布世界的销售网络,品牌也十分强势,特别是在消费力强的西方国家市场。这让他们能够通过来自这些市场的收益来回收研发投入,并且获取暴利。市场规模带来的收益又反过来促进他们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巩固自己的优势。这种优势一度让人觉得牢不可破。而且即便是西方国家内部,强势的大药企也大多分布在在美欧,日韩的药企只能喝汤。
这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霸权下秩序,和国际金融业很像。通常我们说到美国的霸权会说军事和金融,但在医疗领域也同样如此,而且西方医疗利益集团通过与政府深度绑定,来巩固这个地位。医疗集团是华盛顿最大的金主,其“慷慨”程度甚至在军工混合体之上。
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大大削减研发投入,以此来降低研发药物的门槛,让更多中国企业得到入场券,这可能是百年一遇的机会。因此,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去抓住这波技术变革带来的红利。类似的技术红利还有材料技术带来的突破,比如纳米机器人能解决药物靶向等问题。而数据科学和机器人技术在生物方面的应用也有同样积极的影响。
所以说,对于选择生物专业的人来说,要开阔眼界,除了学习传统的生物知识之外,要更多地去了解、掌握各种其它领域的新技术,这样做才能够打造自己的复合优势,带来新的机遇。
现在的全球化可以看作是全球化2.0,它是由中国作为主要推动者的。我们的生物仪器、试剂和医药相关行业同样正在积极地走出去。其背后是借助我们在供应链方面的优势,叠加日益增强的研发实力。
此外对于广大全球南方国家来说,他们的需求长期被西方药企所忽略,留下一片空白。中国生物类企业的出海带来的不仅是研发方面的工作机会,还有管理协调、市场推广、商务拓展等所有的环节的机会,这些工作虽能由其它专业的毕业生来胜任,但对于生物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配合着这个趋势,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国家的扶持和民间资本的投入也在加大。目前世界500强的企业里,中国企业已经在各行各业攻城略地,唯独生物医药类的企业基本还都由欧美企业把持,但这个种状况不会持续太久的。
这么一看,生物专业即便没有陡然间变得眉清目秀,也不会是之前那样的天坑了。都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但却没说是世纪初还是世纪中叶,希望这说的是世纪中叶吧,马上就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