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3-09 12:33:02 | 作者; 小九直播下载电脑版
“‘海西化建’以前就是一家单纯靠消耗自然资源生产水泥的传统企业,如果不是依靠当地州、市政府极力推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别说发展了,就连能不能生存下去都是大问题。如今,依靠走资源综合利用的绿色发展之路,企业成功转型升级,发展空间慢慢的变大。”3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青海海西化工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西化建”)进行采访,公司党委书记白元文的一番话,直截了当抓住了公司发展的关键所在。
“海西化建”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东南方5公里处的德令哈工业园内,是一家以水泥生产为主的民营股份制企业。走进企业,高耸的厂房和庞大的生产设施映入眼帘。与大多数人习惯思维里的水泥等建材生产企业不同,这里没有丝毫扬灰或粉尘的景象,顺着通向生产区的500多米硬化道一路走去,路面宽敞洁净,两侧生产设施在完全密闭的状态下运行,在暖暖的阳光照耀下,让人浑然不觉置身于一家水泥建材厂内。
公司党委书记白元文长期在这里工作,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熟谙于胸。据介绍,企业先在2008年、2009年分别投资7亿元建设了两条年产100万吨的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多万吨,并注册了“柏树山”牌商标,其化工建材产品营销售卖网点遍布海西州的7个地区。当时,借助铁路专线运输形成的优势,产品顺着“天路”可抵达西藏自治区的、林芝、日喀则等地。公司生产的普通硅酸盐P.O52.5、P.O42.5水泥产品等,大范围的应用在道路、桥梁、高层建筑等项目建设中,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强劲的支撑作用,同时还以提供众多就业岗位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大潮的掀起,单纯消耗自然资源的路子越走越窄,企业面对着生存的困境和抉择,面临着怎么样才可以闯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挑战和考验。
越是非公有制企业越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在企业转型发展、举步维艰的关键时刻,海西州、德令哈市以及工业园区有关部门,以“联企包企”“一企一策”等带着“温度”“热度”的具体措施,外加州、市两级工商联合会从旁助阵,联手青海发投碱业有限公司、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青海西部镁业有限公司等海西州众多企业形成合力,助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昔日堆积如山的碎石、炉渣、粉煤灰等工业固废品,在集聚力量进行科技攻关、技术改造、完善改进工艺流程后,顺着传输带源源不断流进“海西化建”,成为公司制作水泥混合材料的主要“口粮”。
在通往生产区域的路上,白元文手指远处架在高空的全封闭传输管道说:“从这里流向加工车间的‘工业固废’品,以前在人们眼中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业垃圾’。这些‘工业垃圾’许多年前曾堆得像小山一样,不但对生态环境构成了极大威胁、形成了巨大隐患,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企业走上了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新路,不仅通过绿色发展挣脱了束缚、摆脱了困境,还有效拓展了发展空间,以高水平发展赢得先机,在绿色发展中抢占了主动。”
走进生产管理综合楼,一楼门厅一侧的展台上,一个个装着“工业固废”品的标本瓶一字排列。据白元文介绍,这些湿炉渣、水淬渣、石灰石废料等,在经过生产线上千度的高温加工等流程后,再出来时就摇身一变成了水泥熟料,这个“变废为宝”的过程,形成了资源综合利用后对废弃原料的“吃干榨尽”。在二楼的生产流程电子监控室,随着监测人员按动键盘,便可以在硕大的电子屏幕上看到资源循环利用的整一个流程和全貌。
一家靠“变废为宝”不断“强筋壮骨”的非公有制企业蹚出了绿色转型高水平发展之路,成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又一有力例证。